
湛江代寫代做路演等各種PPT及P圖 寧波杭州灣新區十一塘高速公路工程(一期)
2、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1)有利于抓住新能源汽車及儲能行業發展機遇,推動公司高速發展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高速發展,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方面,持續性的政策紅利和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雙輪驅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中汽協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7年的77.7萬輛增長至2020年的136.7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7%,2021年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增長207.0%。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和新能源汽車市場降本增效進程的推進,以及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和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優化升級,磷酸鐵鋰電池低成本、高安全性、長續航壽命等優勢日益凸顯,推動其市場需求的加速增長。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0年我國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2.4GWh,同比增長12.1%,占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的比例為35.6%,2021年上半年,我國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裝機量高達17.4GWh,同比增長273%。在儲能領域,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17年至2020年我國儲能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由3.5GWh增長至16.2GWh,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6.7%。2021年1-6月,我國儲能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為11.1GWh,較2020年1-6月的5.5GWh同比增長101.8%。磷酸鐵鋰電池憑借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等優勢占據電化學儲能市場主導地位。受益于下游行業政策支持和需求的持續擴張,疊加磷酸鐵鋰電池市場接受度的提升,主流鋰離子電池企業加速擴產,從而帶動磷酸鐵鋰等關鍵材料行業的高速發展。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17-2020年,我國磷酸鐵鋰出貨量從5.8萬噸快速提升至12.4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8.8%,2021年1-6月我國磷酸鐵鋰出貨量為17.8萬噸,已超過2020年全年的磷酸鐵鋰出貨量。本次項目擬新增高性能的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11萬噸產能,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作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升級產品,與磷酸鐵鋰等傳統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電壓平臺,可以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并且保留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優勢,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為適應新能源汽車與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滿足下游鋰離子電池廠商產能擴張的需求,公司亟需通過本次項目擴大產能,及時響應下游客戶需求,鞏固公司在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
(2)有利于加速產品優化升級,優化產品結構,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日漸成熟,相關產業將進入無補貼的市場化時代,下游市場更加關注正極材料的綜合性能以及性價比。相比于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在安全性、生產成本以及循環壽命方面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但電池端能量密度相對較低,屬于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核心攻堅領域。能量密度的提升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電池端的綜合性能,拓寬在乘用車等市場的應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技術降本”進程,進一步降低電池端生產成本,強化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核心優勢,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始終將技術研發、產品創新視作保持核心競爭力和市場領先地位的關鍵驅動力。公司在原有磷酸鐵鋰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基礎上進行升級和優化,研發出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有效解決了循環壽命短、壓實密度低等核心難點問題。作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升級產品,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具有更高的電壓平臺,可以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并且保留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優勢,具備更為優異的產品性能和市場競爭力。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產品已通過下游重點客戶的小批量驗證,獲得客戶的高度認可。通過本次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以及下游客戶需求的變動,提前布局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市場,加速產品優化升級,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的性價比和市場競爭力。
(3)有利于提升公司規模優勢,助力產業鏈降成本進程,增強公司可持續盈利能力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和新能源汽車市場降本增效進程的推進,下游客戶更注重產品成本和綜合性價比;在儲能領域,發電側、電網側及用戶側配套的電化學儲能系統正大規模推廣應用,隨著行業技術的進步及日益成熟,市場對儲能產品成本和綜合性能的要求日益提升。掌握產品技術優勢、規模優勢以及成本優勢的優質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和儲能行業的蓬勃發展,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擴產,帶動正極材料等關鍵材料需求量的快速增長。報告期內,公司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現有產能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亟需通過擴大產能,加強規模優勢,推動規模降本,鞏固領先的行業競爭地位。與磷酸鐵鋰等傳統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相比,本次項目生產的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具有更高的電壓平臺,可以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并且保留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優勢,具有更加優異的綜合性能。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應用,有助于減少輔助材料的使用,助力“技術降本”。通過本次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強公司的規模優勢,匹配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將從規模效應和技術降本等方面雙重推動產業鏈降成本進程,增強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3、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1)新能源汽車行業和儲能行業持續性的政策紅利,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本次項目生產的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鋰離子電池的制造,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多項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并確立了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國家需一方面快速發展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代替傳統化石能源,另一方面高速發展以電力為核心動力的新能源汽車,代替以油氣為核心動力的傳統燃油車,從能源生產端和能源消費端共同推動碳減排進程。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儲能產業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時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是從能源消費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推動力,國家陸續出臺多項引導、支持、鼓勵和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2020年11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辦發〔2020〕39號),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2020年12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593號),進一步加強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由“普惠制”轉為“扶優扶強,優勝劣汰”的政策趨勢,預計未來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頭部效應更加凸顯。儲能產業的發展是從能源生產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要保障,儲能可以有效緩解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網規模、保障電網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規〔2021〕1051號),指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在我國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大力發展和儲能加速規模化的背景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業作為其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具備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新能源汽車行業和儲能行業持續性的政策紅利,為本次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